发动态

没有新消息

更多内容

季林博士 医院副院长
#医院/医疗/护理#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操作手册(2022版)有哪些信息量比较大指标?1 指标1. 门诊人次数与出院人次数比 【指标意义】引导三级公立医院收治疑难复杂和危急重症患者,逐步下转常见病、多发病和疾病稳定期、恢复期患者。城市三级综合医院普通门诊就诊人次占比逐步降低。 【指标导向 】监测比较。(由于分级诊疗和医保付费改革刚刚起步,所以该项指标目前仍处于一个倡导鼓励阶段) 指标3. 日间手术占择期手术比例 【指标意义】国家已发布了708 项日间手术推荐目录。鼓励符合条件的三级医院稳步开展日间手术,逐步扩大日间手术病种范围,逐年增加日间手术占择期手术的比例,缓解患者“住院难”和“手术难”问题。 【指标导向 】监测比较。(但医保配套的机制还没跟上,所以日间手术还无法从医患双方共同的积极性去调动,因此也是一个观察状态) 指标7. 特需医疗服务占比 【指标意义】国家规定公立医院特需服务规模,提供特需服务的比例不超过全部医疗服务的 10%。后期又出台几份规定,对提供供患者自愿选择的特需医疗服务的指导价格管理,有所松动,以满足不同层次患者的需求。不过,经过研究了上述文件,发现公立医院特需服务比例不得超过10%是没有变的,且特需服务自主定价的项目也很明确,通常为门诊诊查费、住院床位费、住院诊查费、护理费等4项,其余诊疗项目,必须按照物价部门公布的价格收取。 【指标导向 】监测比较。(是否放开,目前应该还没有想好,原则上还是10%的上限,看对超限的可能第一步还是分析研究后续效果)

1636阅读

2赞

评论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写下您的评论

推荐阅读

医疗质量的指标管理(5)-再谈指标应用。非计划再住院或再手术率,也称重返类指标,是评价治疗方案和适应症选择、患者治疗效果、并发症情况、围手术期管理等诊疗质量的重要指标。重返事件的发生,医疗机构应高度重视,尤其是1)重点病种患者非计划再住院率,2)重点手术患者非计划再住院率,3)重点手术患者非计划再手术率。 重返类患者主要是病情发生变化的,而且此类患者入院时病情重,急诊入院率、死亡率和非医嘱离院率均高于普通患者。也常被用为院内死亡率最准确的预测指标。需要高度重视,作为疑难病例分析的重点

778阅读
0赞
0评论

#质量管理/安全防护#聊聊日间手术 1 一、概念 日间手术指病人在一日(24小时)内入、出院完成的手术或操作。 二、目的意义 1.是充分释放三级医院优质医疗资源,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的有益举措。官方统计,截至2019年底,已有超过1200家医院开展了日间手术,这一数字还在持续增加。 2.日间手术是提高医院诊疗效率的有效途径。三级医院,日间手术占择期手术比例持续增长、平均住院日持续下降,床位使用率达99.63%,时间消耗指数继续降低。 3.日间手术是提升医疗质量的可靠抓手。日间手术,是疾病标准化治疗理念的一种方式表现,国家从2019年以来,推了三批次的日间手术纳入范围、建议手术方式、路径化管理指导意见,无疑使所涉及疾病诊疗的规范性有了极大的保证。 三、关注点 1.目前仍限于三级以上医院开展; 2.已纳入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和三级医院评审标准等考核体系中; 3.医保对日间手术提了较为周全的保障措施,对在DRG/DIP支付背景下的三级医院而言,无异于一眼清泉。 4.2022年,国家下发了《日间手术推荐目录(2022年版)》,将日间手术推荐目录更新至708项。

1075阅读
1赞
0评论

#质量管理/安全防护#聊聊日间手术 2 四、日间手术的组织管理方式 常见3种:1.分散收治,分散管理(分散式);2.集中收治,集中管理(集中式);3.分散收治,集中管理(综合式)。三种方式各有优势和不足。 1.分散式:日间手术患者,相关外科自行收治,未实施全院统一管理。优点:当各临床科室技术发展不均衡,日间手术总量偏低,和/或医院短期无法统一建设和管理的时候,宜采用这种模式,该模式门槛低,易于快速填补医院空白。不足:日间手术在择期手术、急诊手术的“夹缝”中生存,效率等不到充分保证;且缺失统一的质量与服务管理,专病专治、同病同治不易落实,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2.集中式。由医院统一建设日间手术患者管理中心和手术中心,固定护理团队,统一实施患者管理、手术排程、质量监管、护理服务等。优点:保证日间手术效率,标准化质量管理、服务流程方便落地,质控、流程、服务标准一致,质量安全能得到较好保证。不足:投入较大,实施门槛高,并需要具有一定的日间手术量。 3.综合式。患者依然由各外科收容,不改变既有框架,但由医院统一制定标准,实施围手术期管理和护理服务;同时医院设立日间手术中心,统一安排手术,开展质量监管。优点:集方案一、二的优点,既降低了启动门槛,投入小,能保证手术效率,也能开展有效的质量与安全服务,确保安全与服务品质。不足:需要较为强大的信息化条件和精细管理能力。 上述三种方案的选择,要视医院硬件条件、管理水平和患者基础而定,在不同阶段,选择合适的方案。但最终都应采取集中管理,以确保实施效率和质量安全。

930阅读
0赞
0评论

医疗质量的指标管理(6)-再谈指标应用.患者住院总死亡率,是住院患者中死亡人数占同期出院患者总人数的比例。是反映医院质量安全水平的最重要指标之一件,特别是医源性死亡更是患者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关注死亡率,一方面,可消除重大纠纷的隐患;另一方面,可检验诊疗能力和质量管理的水平,因此需要对死亡率高度关注。 其中,应重点关注三类死亡率:1.重点手术住院死亡率(重点术种质量控制;2.重点病种住院死亡率(单病种质量控制;3.ICD 低风险病种患者住院死亡率。 作为质量建设的重点,虽然患者死亡是小概率事件,但科主任,绝不该放过任何一个死亡病例、甚至抢救病例的研究。

1089阅读
2赞
0评论

#医院/医疗/护理#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操作手册(2022版)有哪些信息量比较大指标。3 24. 电子病历应用功能水平分级 【指标意义】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建设是深化医改重要内容之一。电子病历建设的价值其实也是不言而喻的,如果没有电子病历建设,也就没有现在的全国性的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到 2022 年,要求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电子病历应用水平平均级别达到 4 级。 【指标导向】逐步提高。 25. 每名执业医师日均住院工作负担 【指标意义】了解医生劳动负荷及医院人力资源配备情况,推进分级诊疗,改善医务人员的工作环境和后勤保障,为医疗机构改善医疗服务创造条件。这其实是一条很有价值的指标,以往对临床工作其实是不容易评价的,通过住院日+诊疗权重这样相结合的量、质评价,非常有益的创新和探索。 【指标导向】监测比较。   37. 医疗收入增幅 【指标意义】医疗收入增幅用于反映医院医疗费用年度总体增长情况。涨幅是把双刃剑,一方面显示了医院的服务能力和服务量,另一方面也是医保开支逐年增长的原因。因此国家规定,到 2017 年全国公立医院医疗费用增长幅度力争降到 10%以下,到 2020 年,增长幅度稳定在合理水平。 【指标导向】监测比较。

1432阅读
0赞
0评论

医疗质量的指标管理(4)-指标应用。是否使用指标管理,某种程度上说,就形是牛拉马跑,还是飞机高铁。例如,平均住院日这个指标,是利用每位出院患者实际占用床位时间,衡量医院医疗资源利用情况。既反映医疗效率、也反映医疗质量。病种难度高、平均住院日短的剪刀差,就是各大医院追求的目标。临床专科提升实力,重点病种、重点手术的平均住院日,就是一个需要重点关注的指标。科室使用平均住院日这个指标可以按以下步骤展开: 1.科室的平均住院日,可以分别按病种或/加手术名称(下一步还可以加入年龄因素)进行排序; 2.以院级平均住院日为线,重点分析高于医院平均住院日的病种分组; 3.优先挑选其中医疗耗费高的、危重程度高的、手术级别高的进行分析; 4.可参考国家颁布的临床路径,梳理诊疗流程、诊疗能力中待改进、待提高的地方; 5.根据梳理出的问题和需求,借助PDCA等质量工具(通过优化管理、技术引进提高诊疗能力、培训达成共识)

811阅读
4赞
0评论

目前私人医院,都是靠宣传营销等。正真的医疗技术还是不如大型公立医院。很多专家都是从公立医院请过来的只坐诊,上手术的基本都是医院自己的员工。

910阅读
3赞
0评论

多指标管理,除了同质指标关联使用外(例如,科室总平均住院日与重点病种平均住院日、重点手术平均住院日,甚至颗粒度更细的平均住院日),还可以与非同质指标联合使用(例如,平均住院日与医院平均CMI值、三四级手术占比,甚至科室职称水平、业务培训数量、大型设备检查等待时间等),总之,借助大数据和算法,为管理注入更多因素,从而提升精细化、系统性管理水平。

495阅读
4赞
0评论

#你好哇#我今年:四十九岁,是个帕金森患者,我已经做了DBS手术,手术极其成功!

877阅读
9赞
1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