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态

没有新消息

更多内容

季林博士 医院副院长
#质量管理/安全防护#聊聊日间手术 2 四、日间手术的组织管理方式 常见3种:1.分散收治,分散管理(分散式);2.集中收治,集中管理(集中式);3.分散收治,集中管理(综合式)。三种方式各有优势和不足。 1.分散式:日间手术患者,相关外科自行收治,未实施全院统一管理。优点:当各临床科室技术发展不均衡,日间手术总量偏低,和/或医院短期无法统一建设和管理的时候,宜采用这种模式,该模式门槛低,易于快速填补医院空白。不足:日间手术在择期手术、急诊手术的“夹缝”中生存,效率等不到充分保证;且缺失统一的质量与服务管理,专病专治、同病同治不易落实,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2.集中式。由医院统一建设日间手术患者管理中心和手术中心,固定护理团队,统一实施患者管理、手术排程、质量监管、护理服务等。优点:保证日间手术效率,标准化质量管理、服务流程方便落地,质控、流程、服务标准一致,质量安全能得到较好保证。不足:投入较大,实施门槛高,并需要具有一定的日间手术量。 3.综合式。患者依然由各外科收容,不改变既有框架,但由医院统一制定标准,实施围手术期管理和护理服务;同时医院设立日间手术中心,统一安排手术,开展质量监管。优点:集方案一、二的优点,既降低了启动门槛,投入小,能保证手术效率,也能开展有效的质量与安全服务,确保安全与服务品质。不足:需要较为强大的信息化条件和精细管理能力。 上述三种方案的选择,要视医院硬件条件、管理水平和患者基础而定,在不同阶段,选择合适的方案。但最终都应采取集中管理,以确保实施效率和质量安全。

904阅读

0赞

评论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写下您的评论

推荐阅读

#质量管理/安全防护#聊聊日间手术 1 一、概念 日间手术指病人在一日(24小时)内入、出院完成的手术或操作。 二、目的意义 1.是充分释放三级医院优质医疗资源,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的有益举措。官方统计,截至2019年底,已有超过1200家医院开展了日间手术,这一数字还在持续增加。 2.日间手术是提高医院诊疗效率的有效途径。三级医院,日间手术占择期手术比例持续增长、平均住院日持续下降,床位使用率达99.63%,时间消耗指数继续降低。 3.日间手术是提升医疗质量的可靠抓手。日间手术,是疾病标准化治疗理念的一种方式表现,国家从2019年以来,推了三批次的日间手术纳入范围、建议手术方式、路径化管理指导意见,无疑使所涉及疾病诊疗的规范性有了极大的保证。 三、关注点 1.目前仍限于三级以上医院开展; 2.已纳入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和三级医院评审标准等考核体系中; 3.医保对日间手术提了较为周全的保障措施,对在DRG/DIP支付背景下的三级医院而言,无异于一眼清泉。 4.2022年,国家下发了《日间手术推荐目录(2022年版)》,将日间手术推荐目录更新至708项。

1029阅读
1赞
0评论

#医院/医疗/护理#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操作手册(2022版)有哪些信息量比较大指标?1 指标1. 门诊人次数与出院人次数比 【指标意义】引导三级公立医院收治疑难复杂和危急重症患者,逐步下转常见病、多发病和疾病稳定期、恢复期患者。城市三级综合医院普通门诊就诊人次占比逐步降低。 【指标导向 】监测比较。(由于分级诊疗和医保付费改革刚刚起步,所以该项指标目前仍处于一个倡导鼓励阶段) 指标3. 日间手术占择期手术比例 【指标意义】国家已发布了708 项日间手术推荐目录。鼓励符合条件的三级医院稳步开展日间手术,逐步扩大日间手术病种范围,逐年增加日间手术占择期手术的比例,缓解患者“住院难”和“手术难”问题。 【指标导向 】监测比较。(但医保配套的机制还没跟上,所以日间手术还无法从医患双方共同的积极性去调动,因此也是一个观察状态) 指标7. 特需医疗服务占比 【指标意义】国家规定公立医院特需服务规模,提供特需服务的比例不超过全部医疗服务的 10%。后期又出台几份规定,对提供供患者自愿选择的特需医疗服务的指导价格管理,有所松动,以满足不同层次患者的需求。不过,经过研究了上述文件,发现公立医院特需服务比例不得超过10%是没有变的,且特需服务自主定价的项目也很明确,通常为门诊诊查费、住院床位费、住院诊查费、护理费等4项,其余诊疗项目,必须按照物价部门公布的价格收取。 【指标导向 】监测比较。(是否放开,目前应该还没有想好,原则上还是10%的上限,看对超限的可能第一步还是分析研究后续效果)

1623阅读
2赞
0评论

#医院/医疗/护理#如何做好手术分级授权管理。 手术能力,是医院医疗水平的重要标志,有句医疗界的老话“外科强了,医院也就强了”,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这与手术的风险高、技术难度大、人才培养周期长、解决问题更直接等特点密切相关。 也正是因为手术的高风险,各医院对手术都采用分级管理。就是将不同难度的手术交给具有相应技术水平的医生去做,以确保手术的安全和质量。可见,对医生技术水平的判定,就是实现手术分级管理的关键一环。怎么做好这一环节呢? 首先看看,医生手术能力如何练就。大学期间,外科医生对手术仅仅是形成感性认识,跟着带教老师(医生)上手术台,做一些基础辅助工作,了解手术的基本流程、增加对解剖学的感性认识等等---毕业进入医院外科工作后,跟随上级医师管理病人、作为主要助手参加简单、风险低的手术,在有条件的医院,通过训练模拟器材,练习手术技巧---在工作中,有了手术操作寄出后,会通过研究生深造、进修等方式,提高压专业方向的手术能力---经过10余年的临床磨练,达到副高技术级别后,通常就可以带组,成为专科亚专业方向的、中高难度级别手术的主持者了。 其次再看看,医师手术能力如何认定。上面讲到的工作和学习经历,是手术能力判定的重要依据。此外,还需要实施专项评估,某类手术参与的例数、主持的例数、手术效果等等,由科室同事和同领域专家组,分层次进行评估,基本流程是:人申请—科室进行评估与考核—医疗管理部门复核—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医疗机构行文公布—纳入医师个人技术档案。(图片若涉及版权,请联系本人删除)

699阅读
4赞
0评论

#手术跟台#求职骨科手术跟台

1155阅读
3赞
1评论

#你好哇#我今年:四十九岁,是个帕金森患者,我已经做了DBS手术,手术极其成功!

871阅读
9赞
1评论

医疗质量的指标管理(5)-再谈指标应用。非计划再住院或再手术率,也称重返类指标,是评价治疗方案和适应症选择、患者治疗效果、并发症情况、围手术期管理等诊疗质量的重要指标。重返事件的发生,医疗机构应高度重视,尤其是1)重点病种患者非计划再住院率,2)重点手术患者非计划再住院率,3)重点手术患者非计划再手术率。 重返类患者主要是病情发生变化的,而且此类患者入院时病情重,急诊入院率、死亡率和非医嘱离院率均高于普通患者。也常被用为院内死亡率最准确的预测指标。需要高度重视,作为疑难病例分析的重点

745阅读
0赞
0评论

工作环境好,发展前景好,工作压力大。 夜班白加黑,治疗少,外科新收手术多,医院信息化建设好。

481阅读
1赞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