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态

没有新消息

更多内容

林静的喧嚣 广东/中山大学/常务副总裁
#疫往职前#疫情之下企业的招才引智和人才引进,是在“引人”还是“抢人”? 2022年,“战疫”硝烟尚未散去,“人才之战”已悄然到来。 “体制内外”就像是一堵高墙,在体制内的想出去,体制外的想进去。对于人才引进和招才引智工作意味着什么? 这几年,受全国疫情散点式爆发和整体经济形势下行,招才引智和人才引进工作充斥着很多不确定性的危机,“体制内外”纷纷“勒紧裤腰带”过日子成普遍现象。 体制内,在广纳英才,也在“画饼添饼”,人才引进后工作幸福感不高。 有位网友在网上留言说道,自己是受到某地人才引进政策的吸引,按照政策相关规定自己符合条件享受每月的生活补贴,但是自从上岗以来连补贴的影子都没有看见,相关部门草草回应表示补贴经费到位后就会发放,并没有得到一个较为合理的解释。 其实,像这样的情况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比比皆是,在做人才引进时,信誓旦旦许下利好承诺,在人才入职后承诺却得不到合理兑现。 这样的“轻诺现象”,不仅会损害优秀人才的工作幸福感,还影响当地经济的长远发展。 虽然体制内的“铁饭碗”一直是很多人的择业首选和理想职业,免去了用人单位和民营企业“抢人”的苦恼。 但是在疫情防控和经济转型的影响下,对人才政策的兑现能力和对人才福利的保障能力,也成为了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对各地政府的新考验。 体制外,在求贤若渴,也在“绝地求生”,人才引进后工作稳定性不高。 根据人社部公开数据显示,今年高校毕业生规模达1076万,与往年相比有增无减,这也意味着,求职竞争越来越严峻。 互联网、房地产、教育培训等行业受宏观经济环境影响,在去年饱受打击纷纷走向“下坡路”。得益于产业重心转移,新能源汽车、新消费、智能制造等行业则成为了民营企业求生存的“香饽饽”。 面对行业变动的不确定性,有数据显示,在2021年到2022年期间,经历了大厂裁员、小厂倒闭的“打工人”们,有41.5%选择换行,有23.5%的人选择考公“上岸”。 企业用工荒在夹缝中求生,“打工人”就业难在焦虑中迷茫。各地有将近22万人离开了原来发展前景颇好的“大厂”,“大厂”不再是这届“打工人”的“保险箱”。 当下职场生态的变化,让不少“打工人”开始重新评估行业风口,也唤起了他们对工作价值和自身价值的思考。 疫情之下,政策风向、行业用人需求在不断发生变数,“求稳”不再是这届“打工人”工作的核心,他们择业方向有了更多元的考量,离职也不再单纯是因为薪资。 大家都说都说宇宙的尽头是考公,但是笔者想说世界的尽头是我们这届“打工人”应何去何从? 一份理想的工作应该是什么样子的?是选择体制内的稳定,还是选择体制外的漂泊?选择和努力哪个更为重要?笔者认为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尤其是焦虑迷茫的时候。 不管是体制内还是体制外,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资源,想要高质量发展,第一步就是要“抢人”,但是人才不是“抢来”的,而是吸引过来的。 对我们这届“打工人”而言,一个能让个人效益翻倍、幸福感价值感爆棚的赛道和公司,对于我们“打工人”都是最重要也是最核心的择业因素。 对于用人单位而言,能够基于发展前景、发展空间和岗位匹配度,有针对性、有选择地引进人才是至关重要的。 由此可见,所有选择和决策都依赖于在变幻莫测的社会经济环境和产业体系中的定位和认知,以及应对新的发展趋势做出的深度思考。

745阅读

9赞

评论

0 条评论

北京/武汉大学
写得真好,面面俱到😀
22-12-18
赞0
回复

湖南工学院
感觉你在讲笑话
22-12-03
赞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