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态

没有新消息

更多内容

职场新人如何做好职业规划?

Vicky 北京交通大学/业务拓展经理

一、职业规划:有目标,才有方向 围观过公司不少实习生和来咨询的年轻人的案例,主要有两种人: 第一种人有规划,有想法,但是在实操中有疑问,这种小伙伴我很喜欢,因为他们问的是非常具体的问题,我可以给具体的答复。 第二种人没有清晰的方向,只是在遭遇到不顺利后,想问一下有没有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把错过的机会再弥补回来。和这种小伙伴聊,我往往也会为他很着急,但没有什么办法。 如果你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那手里无论是多好的工作,都会迷茫。 因为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好工作的定义是不同的。 举几个例子: 华为好不好,无论从企业品牌,公司平台来说,华为都是国内一流的平台。但是新人要军训,压制个性,你发现接受不了,怎么办? 四大好不好,起薪有保障,涨薪稳定,升职预期清晰,但是你不喜欢枯燥的审计工作,想做营销,怎么办? 宝洁好不好,这可是快消行业的黄埔军校,从宝洁出来的营销人在市场上一准被哄抢,但是你性格内向,不喜欢做营销,怎么办? 第一份工作好不好,不完全看钱、不完全看公司的名气,更关键的是看:工作是否符合你的职业规划。 职业规划并不复杂,从自身的能力、兴趣以及市场需求度出发,制定出一个“X年后,我希望在什么行业和公司里,做什么事情,影响一批怎样的人”。 还有一种人,叫做假装有规划。 比如,当年的我,以为有目标,但是目标并不明确,实操是走到哪儿算哪儿,计划不如变化。 读书那会儿,我也不算是一点没规划,我实习过电商公司、外贸公司、当过学校老师,还做过做翻译。 要说职业规划,大约就是升职加薪晋升管理层,这个目标太宽泛了,对我找工作没有任何指导。 我想去外企,但面试国企发现人福利超好的时候,我就改了主意;我想去大企业,但是后来初创公司给的钱多,我就去了初创公司。 最后发现吃了大亏,一开始的钱多,也就是每月多一两千。 但是初创公司没有完善的涨薪制度,而在初创公司的工作也无法给我好的背书,导致3年后到下一份工作的时候,我的薪水仍然是5000。 说多了都是泪,别人写职场都是分享成果经验,就我在写血泪教训。 二、行业选择:你要什么,能放弃什么 如今,所有的小伙伴都想去互联网行业,包括我。 可是,有多少人是因为自己的规划适合互联网公司?有多少人是因为互联网公司大热,所以要进去? 领英的《第一份工作趋势洞察》调研报告发现: 80后的第一份工作首选行业分别是:互联网9。7%,高科技8。3%,电子芯片6。1%; 到了90后,互联网就一家独大了(17。7%),紧随其后的金融8。2%,高科技6。1%,加在一起都没有互联网行业多。 理论上说,到了今天,不同类型的企业越来越多,求职的路越来越广,应届毕业生的机会越来越多。 但实际上,大家都奔着互联网来了,求职路反而也越来越窄了。 讲道理,互联网行业真的适合所有人吗?互联网真的前途无量吗? 行业里的人大约多少能感受到一些: 进入下半场的互联网,已经不再像几年前一样性感——公司如今谈的不再是扩张业务,做大规模,设计百万量级的产品或活动;而是控制成本,单品利润,转化率。 我一位BAT出身的大哥前两天和我聊天时,冷不丁冒出来一句: 中兴(被裁高管跳楼)这种事,互联网5年内,大概率也会发生。 我知道大家都爱互联网,但这不是唯一成功之路。 没有一定正确,适合所有人的职场路,只有适合你自己的职场路。 进入互联网行业,你可能进入了快速成长的通道,但同时也放弃了稳定的工作,一部分个人时间; 如果你身体不好,更要慎重,互联网行业就不适合身体不太好的小伙伴们,加班是一方面,更重的是精神压力,我几个在互联网公司的小伙伴已经干到情绪抑郁,吃药看病了。 如果你追求的是稳定,那么国企和政府机关,相对来说更加合适,但那个时候你放弃的是职业发展的速度。 选择稳定,不是错误,当年明月在基层干部的岗位上,码出了《明朝那些事儿》的畅销书,他如果在互联网公司,100%没空腾出手码字。 当然,我会鼓励做好规划,希望快速成长的小伙伴们去互联网公司。 因为刚刚毕业的小伙伴,没有家庭,没有子女,可以把一些私人时间放在自我提升上,拿到更好的工作背书、学历背书以及项目背书,为之后的升职、加薪,和跳槽做准备。 前提是你已经做好了规划,知道自己要啥,能放弃啥。 三、公司选择:越了解,越不会犯错 接下来是选择公司,关于公司的选择,能选大公司,别去小公司。 大公司容错率更高,成长的基础更好,未来跳槽的背书更好。而这些未来对职场人加薪跳槽很重要的工具,小公司很难提供。

0 赞+1
0
评论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写下您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