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态

没有新消息

更多内容

育儿经 如何养育健康,乖巧的孩子?

焱灵火/火凤 湖北/武汉理工大学/嵌入式&人脸|地形|体态|声纹识别&机器|深度学习

身为父母的你,心是否经常浮躁不安? 孟子四十不动心,孔子四十不惑,王阳明四十触之不动,这些都在表达内心对良知的坚守,对仁爱的深信,对至善的不疑。心立于至善与良知的高处而不随外物所扰,不为内在情绪所蒙。 孟子的不动心,是对中的敬畏,是对诚的坚守。中,喜怒哀乐之未发,是没有个体情绪和个人已知参与的事情的本来。中是朴素翔实,不来不去,是事情的真相,也是事情的本来。 圣贤教育中有圣人不扰,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掺杂自己的情绪。孩子是什么就会长成什么样,就像长在山上的树木,每一棵树都有自己不同的姿态,没有一棵是人为修剪的,他们在一起所表达的气象往往令人赞叹。 不动心就像山对树林的托举,山只是保证了自己的高度和风骨,山不动而草木生,如果山摇地动,再好的树苗也难以安然无恙;不动心就像雨水对于大地,雨水只是从天而降,没有目的没有分别,剩下的事就是等待根的努力,这是天的不动心。 所以孟子的不动心,实际上是天地之间的大道。不动心是为了孩子的心能够通畅顺达,家长不动心是给孩子的心动提供了可能并且扫除了障碍。孩子内心的障碍和负担往往来自家长的心动。 孔子的四十不惑,不为外物所迷惑,不执迷,不自设其障。家长的执着和迷惑更多的不是来自未知而是已知,已知产生偏见,偏见滋养执着,执着累积成障碍。 知不知为智,人到了四十还依然自大者衰,四十不惑实际上是对我们内在修养的要求,就是让我们懂得自己知道的远远不够,对待未知心怀敬畏,内心谦卑而豁达大度。一个人真正的自我觉醒是从四十岁开始,真正的自我修养是从四十不惑开始。 王阳明的触之不动,其中的内在功夫更加深沉。相对于孔子的知之不动,孟子的观之不动,更难的是触之不动。 从孔子的知道,孟子的看到,到王阳明的做到一脉相承,一道一阶。王阳明的触之不动将孔孟之道蕴于其中。这与王阳明的心在事上磨,于细微处见大道的心学智慧暗合。 三位儒家先贤的思想和智慧照亮了千代华夏,但是在他们灵魂之光的背后我经常隐约看见三位圣贤的母亲,手执心灯,慈爱地看着从她们生命里走出来的圣哲,我不知道直达我们内心的光是先贤圣哲的智慧还是他们母亲的眼光。

1 赞+1
0
评论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写下您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