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态

没有新消息

更多内容

文森特 北京/清华大学
比中年危机更可怕的,是“下半生危机” 退休这个概念,正变得越来越不重要。 中年危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下半生危机”:工作失去乐趣,生活满腹牢骚。 正如彼得德鲁克在《21世纪的管理挑战》里所揭示的那样,知识工作者的工作寿命,未来将超过组织的寿命。你必须认清自己的优势和价值观,提前为下半生做好准备。 决定人生长跑的7个定律 1迷茫定律 在人类历史里,大部分人一生下来就注定要干什么工作,农民的儿子就是农民,木匠的儿子就是木匠;现在,人越来越自由,可以追求自己喜欢的事。 遗憾的是,只有极少数人很早就清楚自己的坐标。数学家、音乐家通常在四五岁时就已经定型,医生通常在十几岁时就决定当医生了。 而大部分人,在25岁之前都不知道自己将来要干什么。这个时候,最重要的是认清自己的优势、做事方式和价值观,然后再找到自己的社会坐标。 2贡献定律 很多人都知道自己“喜欢做什么”,却不明白“应该做什么”。这个问题非常考验一个人的权衡能力,不是脑子一热就能解决的。 你喜欢跳舞,想成为世界上最好的芭蕾舞艺术家,于是你没日没夜练习,鞋子磨穿脚磨烂,可是,大概率下,你可能还是只能在大学毕业的舞台上跳上一曲,想上市一级的舞台,都够呛。 你想要从政,经世济民,富国强兵,于是你拼命地看书,学习政治,争取考上北大,然后毕业从政。可是大概率下,第一个条件——北大——你就满足不了,怎么办? 由着自己性子,做自己想做的事,不意味着实现自我价值。想要成功,既要考虑你的个性,还要取得应有的贡献,做出“能看的见”的成就。这些成就最好可以用数字衡量,而且是你跳一跳能够得着的。 美国哈里?杜鲁门缔造了二战后的世界格局。但很少有人知道,他起初对外交毫无兴趣,只想把精力专注在国内事务上,直到波茨坦会议上他跟丘吉尔、斯大林坐在一起,才认识到外交的重要性。紧接着他找了两个顾问,几个月内就成为外交专家,签署挽救西欧的马歇尔计划,做出重建日本的决策。 3个性定律 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是“既定事实”,你可以修正它,却不可能扭转它。 大多数人都不知道,我们学做事的个性其实分为两种:倾听型和阅读型。倾听型的特点是反应快,擅长即兴演讲;阅读型擅长深思熟虑,习惯提前做功课。 艾森豪威尔担任盟军在欧洲的总司令时,答记者问的时候出口成章,非常受媒体追捧。因为他每次开发布会前都要求下属,以书面形式将记者的问题收集起来。 后来,他效仿罗斯福即兴回答,没想到词不达意,经常受到记者的嘲笑。显然,艾森豪威尔并不知道自己善于阅读,而不善于倾听。 十个人中只有一个是左撇子,而倾听型和阅读型的人接近一半对一半。如果你发现自己不适合当面跟人唇枪舌战,可能只是因为你是阅读型。 4价值观定律 价值观是检验一切的最终标准。最简单判断方法是,你每天早起对着镜子的时候问自己:我想看到一个什么样的人? 我们的天赋和做事习惯很少发生冲突,但价值观不是。有些工作,你做的非常出色,却不一定符合你的价值体系。你可能会觉得,这没什么了不起,不是自己可以毕生追求的事业。 一位非常有才华的朋友,跳槽到新公司,负责人事方面的工作,职位晋升一等,待遇很不错,可她过得却不开心。因为在她的价值体系里,公司用人应该以内部培养为主,重要岗位空缺的时候,首先应该在公司内部提拔;而新公司喜欢“空降兵”,说是为了补充新鲜血液。 表面看,她与公司的矛盾是选人用人政策的矛盾,实际上却是她跟公司在组织与员工的关系,组织对员工发展应该承担什么责任等方面产生了分歧。最后,她不得不递交了辞呈。 对企业来说,当短期利益不符合长远发展目标,是偏向短期利益,还是长远发展?如果公司业绩不行,应该渐进式创新,还是大刀阔斧地改革? 实际上,这也不是简单的经营问题,而是企业功能与管理责任在价值观上的冲突。 5人际定律 无论老板、上司还是普通同事,都有权利按照他们喜欢的工作方式工作。职场里,每个人都要学会承担沟通的责任。 同事之间交流,大多数的冲突都是同一个原因:你不知道对方如何工作,对方希望取得什么样的成绩。一是你没有问过,二是也没有人告诉你这些。 如果你的老板善于阅读,我建议你最好给他书面报告;如果你的同事善于倾听,你最好当面跟他讨论。 同理,你应该告诉经常往来的同事,自己的做事习惯、优势、价值观是什么。 一个负责市场营销的副总裁,可能是做销售出身的,对销售的事情一清二楚,但对促销、定价、广告、包装就一无所知,因为她从来没做过这些事情。 那么,做这些事情的人,就有责任帮助副总裁了解他们正在做的事、这么做的原因、方法和预期结果。 6机会定律 每个人都有自己所属的位置。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大公司,就像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当老板。 在BAT做得非常出色的人才,到了小公司可能施展不开手脚,这样的例子非常多;同样,很多在小公司业绩出色的人,一到大公司就如同石沉大海,默默无闻。 有些人适合当顾问,做不了老板,因为他不能承担决策的责任和压力;有些老板需要顾问迫使自己思考,才能做出决策,并根据决策采取迅速、果断的行动。 成功是水到渠成的事,不是计划出来的。面临新的任务、机遇和工作机会的时候,你应该清楚知道自己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了解自己的个性、工作方式和价值观,并做好随时抓住机会的准备。 7第二职业定律 人生一场长跑,30岁时有挑战的工作,到了40岁已经驾轻就熟,你会越做越厌倦,失去工作的乐趣。 未来,人们的平均工作寿命会越来越长。退休之后,体力劳动者什么事都不做,钓钓鱼、养养花、搞点小爱好什么的,没有任何问题。 而在知识工作者的字典里,没有退休两个字。如果你不想过了50岁,生活陷入一潭死水,就尽早为自己的下半场做好准备,发展第二兴趣或者第二职业,继续发挥余热,做好工作到七八十岁的心理建设。 真正的自由,是到老也能享受工作带来的快感,而不是在各种牢骚、消磨中度日如年。

2059阅读

10赞

评论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写下您的评论

推荐阅读

#你好哇#我不知道什么是年轻人该做的事,我只知道应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1273阅读
8赞
1评论

#职业发展的N种可能#德鲁克在管理学中提到自我管理的7个问题: 我的优势是什么?怎样才能发现自己的优势? 如何做事才能取得绩效? 我的价值观是什么?我的职业归宿在哪里? 我该做什么贡献?我能做什么贡献? 我在人际关系上承担什么责任? 我如何管理自己的时间? 试着从以上梳理自己,看看自己未来的职业有没有新的变化。

382阅读
13赞
0评论

#职QStar养成计划#你想做百分之二十还是百分之八十的人呢? 世界上有一个定律 也就是二八定律 你要做的是 让你一生成为那20%的人 而不是做芸芸众生里80%的人

1148阅读
15赞
1评论

关于职场干货儿,马云曾经给职场人的建议是: 1、20-30岁时,你应该去跟随一个好老板,去学习怎么把事情做好; 2、30-40岁时,去做你想做的事!因为你输得起; 3、40-50岁时,做你擅长做的事,而不是随意跟随兴趣去做; 4、50-60时,你该培养你的下一代接班人了; 5、60岁之后,多陪陪你的孩子吧。

5115阅读
8赞
3评论

大部分人都知道,人是习惯的动物。不过大部分人不一定了解,习惯分成两种:习惯了“去做”,以及习惯了“不去做”。 一切你现在没有在做的事,都是你习惯了不去做的事。要把不去做的习惯改掉,变成去做的习惯,唯一的方式就是去做它。 阅读可以帮助你,但是阅读与实际行动是两码子事。如果你真的渴望成功,那么就用行动来证明你的决心,把书上所建议的行动都付诸实践。

858阅读
2赞
0评论

怎样获得一份好工作呢? 第一,要平衡自我的价值取向。由于每个人对客观世界的认知不同,并不能针对个人的价值观去评判,但只要每个人能在其中找到一个平衡点,认清自己想做什么、能做什么、为什么而做,就能找到工作的方向。 第二,要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很多人不明白怎样去做职业规划。其实职业规划很简单,就是做你喜欢的事、擅长的事,或是有价值的事,有发展的事。这四者不必兼备,只要有一点符合你的想法,就可以成为你职业规划的准则,继而认定一份工作,不会动摇。 第三,提升自己的能力。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看似老生常谈,却依旧深刻,每每祭出,都能激励一些人。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是对自己的尊重和责任,至少当幸福来敲门的时候,我们不至于衣衫不整地去开门。

884阅读
0赞
0评论

先做应该做的事,再做喜欢做的事!

1267阅读
2赞
1评论

【高效经理人的8个习惯】 1、他们会问:"什么事情是必须做的?" 2、他们会问:"什么事情是符合企业利益的?" 3、他们制定行动计划; 4、他们承担起决策的责任; 5、他们承担起沟通的责任; 6、他们更专注于机会而不是问题; 7、他们召开富有成效的会议; 8、他们在思考和说话时习惯用"我们"而非"我"。

369阅读
2赞
0评论

#工作中只做擅长的事情对吗#做好自己该做的事

580阅读
9赞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