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态

没有新消息

更多内容

季林博士 医院副院长
#医院/医疗/护理#医疗质量安全建设的5要素-5 (二)要有质量安全能力 个体质量,是全院质量的基础,因此,个体需要培养必要的质量安全能力,就包括: 1.三基知识和操作。三基非常关键 基础理论: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医学微生物和免疫学、生物学、卫生法规、医学伦理学。 基础知识: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传染病学。 基本技术:临床操作技术)。 三基非常关键,是保证急救抢救、患者全身情况的判断、危急值和关键生命指标异常的识别等等。这是保证专科高质量诊疗的基础。 2. 专科业务能力。俗话说,没有金刚钻,难揽瓷器活。应该加强专科能力建设。例如结合疾病谱和现有条件,循序渐进地提升专科疑难重症诊疗能力和三四级手术能力 3.循证能力 临床诊疗方式的信度和临床研究能力。 4. DRG能力 临床路径的使用和创新能力,全成本意识和能力、优势病种和诊疗方法的培育能力。 5.质控工具能力 了解会用一些基本的质量工具,PDCA、QCC、RCA、鱼骨图、帕累托图、折线图等、指标数据分析能力。医

792阅读

3赞

评论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写下您的评论

推荐阅读

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指标,具有客观性、灵敏性、可比性、连续性、前瞻性、通约性等特征,是现代医院管理的重要工具。但指标的滥用和独用,也会遭到临床的诟病,必须将关联指标联合使用,才能更加真实、可靠地反映临床诊疗质量。

818阅读
1赞
0评论

医院三级质量管理体系3 三、如何用好医院三级质量管理体系? 医院级,医院领导要处处一定时间,学习研究质量管理政策、理论和方法;委员会决策中,医院领导应该遵循民主、科学、循证的原则;委员会专家应该充分研究质量管理规律、指标、技术、路径,要坚持科学精神和循证理念,着眼全局提出医院质量管理的方案和措施。 职能部门级,加强自身学习,努力成为质量管理的专业人士、管理专家,积极借助质控指标、质量工具(FMEA、RCA、PDCA、品管圈等)、信息化手段,主动转变职能,从监管落实向管与帮相结合的工作模式转变,与临床融为一体,持续改进。 临床科室级,将质量责任落实三(四)级的每个具体人,剀切坚持核心制度,充分发挥住院总或质控组长的内部督导作用,借助指标数据的指示效果,重点从三基、诊疗流程、技术能力、问题研究、管理工具使用等方面,把诊疗各环节质量抠细、做实。 当然,另一个尤为重要的,是医院要充分营造质量安全氛围,安全警钟长鸣,建立合理有效的质量相关绩效机制,质量先进者重奖。让大家从做好质量工作的点点滴滴开始,共同建设一个学习型组织。

547阅读
20赞
2评论

#医院/医疗/护理#医疗质量安全建设的5要素-6 (三)质量安全体系 1.什么是质控体系?所谓的质控体系,就是质控实施中的外力群、责任群、措施群。质量工作仅靠个体的观念和能力时不行的。 2.医院的三级质控体系 院领导+委员会:顶层设计、调配资源和专业指导; 职能部门:布置实施、检查督促、组织改进; 临床科室:诊疗一线,落实质量规范,改进质量缺陷,提升质量水平; 3.科室的三级质控 科主任,诊疗组长,主治医师+管床医师。科室层面的质量管理,重点是过程管理。起点是结构质量、难点是过程质量、节点是终末质量。 1)科主任:总设计、总指挥、总监督、总负责。负责科室整体质量安全工作,通过优化资源配置,确保质量安全,组织改进。 2)诊疗组长:是诊疗组质量建设的核心,总负责本诊疗组的质量安全,督促落实质量规范,实现质量目标,确保质量安全,对质量活动有设计、实施、监管、修正(PDCA)等职能。 质量改进以诊疗组为主体,组建QC小组,利用PDCA、RCA、QCC等工具,邀请质控员参与,还应邀请医院医务科、质控办参与。 3)主治医师+经管医师:是质量管理的重要基石,对质量方案具有实施、反馈、修正的任务。 4)质控联络员:辅助科室主任和诊疗组实施质量管理。质控联络员通常为住院总医师兼任。 5)质控会,力争按照诊疗组,梳理出问题。质控会针对指标差距(三甲第二部分)和质量问题(核心制度、三甲第三部分、专业质控标准),质控上还应追踪对质量问题的改进进程。

1326阅读
4赞
0评论

#医务管理#医疗质量安全建设的5要素 3 根据性质,医疗质量包括三类:结构质量、过程质量、终末质量。结构质量是可以预先建设的质量元素,比如人员的诊疗能力、学历,硬件条件,制度体系等等,具有前置性,可通过教育培训、人才引进、硬件建设、制度建设等方式予以建设,结构质量的监控,可以通过前馈控制的方式,预先实施。过程质量是以患者诊疗行为为对象,包括医疗、护理、医技服务、药事服务、院感、消毒供应,甚至包裹医疗废弃物处理、应急供电等等,诊疗相关过程中的全要素质量控制,控制形式主要是现场控制、过程管理,方法有依据指南、规范、制度、临床路径实施过程管理,也可通过终末质量反馈改进。终末质量,聚焦诊疗效果,通常以指标的数据为评估依据,是质量持续改进的重要指示剂,是对质量最敏感的环节,但通常也是一个流程的最后环节。

1056阅读
0赞
0评论

#医院/医疗/护理#聊聊临床路径 1 一、临床路径与传统医疗模式的区别 传统的医疗模式是每一位医师依据自己的“路径”(来自师承、个人经验、小范围共识)开展临床工作。由于询证不规范、路径不固定、颗粒不精细,因此,产生的诊疗效果并非固定,质量管理的难度大,更侧重终末质量评估来反馈改进。 而临床路径是综合专家的意见,初始即制定出一个公认的标准路径,要求尽量依据此标准路径来开展医疗工作,产生一个结果,质量监管对过程质量的监督也更为方便、准确。由于标准统 一,所有检查有据可循,结果可以量化。 二、临床路径的组成内容 1.治疗目标 2. 诊疗进度表 3. 诊疗项目 4.诊疗计划和目标的调整 三、临床路径设计方法 1.临床路径的设计要依据住院的时间流程,结合治疗过程中的效果,规定诊疗的项目、顺序和时限。 2.临床路径的制定需要综合多学科医学知识,这些学科包括医疗、护理、药剂、检验、麻醉、营养、康复、心理以及医院管理,甚至有时包括法律、伦理等。 3.临床路径的结果目标是建立一套标准化诊疗模式,最终起到规范医疗行为,减少变异,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的作用。

1577阅读
3赞
0评论

医疗质量的指标管理(7)-再谈指标应用.临床路径完成率。临床路径指建立在循证医学证据和临床指南的基础上的,针对某一疾病建立一套标准化系统性治疗模式与治疗程序。临床路径是规范临床诊疗行为,保证医疗质量,减少非必要医疗资源消耗的重要依据。特别是DRGs/DIP医保付费正式实施后,不仅仅需要把病看好,而且花费还必须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DRGs/DIP推开后,医保付费的理念将发生根本性改变,医院用于改善就医条件、发放员工工资的“利润”,将直接来自每例诊疗的结余。因此,标准化才能保证相同病例的结余稳定,那么,临床路径就是必然选择。与此同时,追求“结余”可能还会意料之中地带来“惜治”的结果,那么,临床路径就又成为了保证诊疗质量的标尺。 因此,作为科室掌舵人,应该转变对临床路径的观念,由当前的“紧箍咒”变为未来的“金箍棒”。对平均住院日长、费用高的病种,应该优先比对临床路径,做适应性研究,提升路径使用数量和能力

891阅读
2赞
0评论

#医院/医疗/护理#医疗质量安全建设的5要素-8 (五)路径方法 选定目标(集体赋分法和圈能力)---制订计划(甘特图)---不同问题采用不同方法。纠纷、不良事件、质量问题、指标问题:通过循证、RCA、鱼骨图,找到问题的根源和影响因素,为改进奠定基础。成立QC小组。明确各诊疗组的突出问题,以诊疗组为单位,成立QC小组,解决组突出问题;如果是全科的问题,以主任为核心,成立QC小组,解决科室质量问题。PDCA的方法。质管员负责引进质管办、医务科等,职能部门提供指标数据,学习质管工具,向主任汇报改进进度。从落实核心制度、解决关键质量安全问题。

963阅读
0赞
0评论

#医院/医疗/护理#㊗️广大护理同仁节日快乐! 医疗质量安全建设的5要素 4 值得一提的是,医院的质量能力的生成,是遵循由下而上的规律的。也就是说,医技药护感管的个体质量、临床一线科室的质量,决定着医院的质量。 而医院的质量管理,又是自上而下组织的。这是说,零件组装成机器,是否能良好运转,是从医院再到职能部门再到科室,自上而下发起监管、评估和改进的。这也是诊疗信息的全要素获取、大数据分析、智能化决策能力不足导致的。因此,诊疗质量监管,往往管中窥豹、只见一斑,更要求职能部门的质量监管不能懈怠。 随着电子病历、HIS系统、DRGs、AI等技术与临床融合的不断加深,下一步,质量监管将有望由金字塔形转变梯形甚至矩形,质量评价将自动完成对质量全要素的评价,医院和职能部门的工作重心和职责,将能从尽可能全面和及时的发现问题,转移到协助诊疗一线,解决问题上来。

521阅读
0赞
0评论

医疗质量的指标管理(4)-指标应用。是否使用指标管理,某种程度上说,就形是牛拉马跑,还是飞机高铁。例如,平均住院日这个指标,是利用每位出院患者实际占用床位时间,衡量医院医疗资源利用情况。既反映医疗效率、也反映医疗质量。病种难度高、平均住院日短的剪刀差,就是各大医院追求的目标。临床专科提升实力,重点病种、重点手术的平均住院日,就是一个需要重点关注的指标。科室使用平均住院日这个指标可以按以下步骤展开: 1.科室的平均住院日,可以分别按病种或/加手术名称(下一步还可以加入年龄因素)进行排序; 2.以院级平均住院日为线,重点分析高于医院平均住院日的病种分组; 3.优先挑选其中医疗耗费高的、危重程度高的、手术级别高的进行分析; 4.可参考国家颁布的临床路径,梳理诊疗流程、诊疗能力中待改进、待提高的地方; 5.根据梳理出的问题和需求,借助PDCA等质量工具(通过优化管理、技术引进提高诊疗能力、培训达成共识)

811阅读
4赞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