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态

没有新消息

更多内容

季林博士 医院副院长
医疗质量的指标管理(3)-指标选择的原则:医疗质量安全指标数量巨大,特别是各临床专业性指标,不断在更新丰富。院级管理指标的选择,建议应提纲挈领、抓住重点为指导思想,具体可从以下四方面着手。 1.满足政府考核要求的。国家级二级、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地区政府绩效考核等指标。 2.落实核心制度要求的。应将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相关指标,纳入院级监管得到落实,抓住质量安全最关键的点。 3.等级医院创建或复评要求的。国家2020新版三级医院评审标准,对考核方式做出了重大调整,评审全周期(4年)的日常指标监控,占分高达60%以上,全面覆盖重要质量指标。 4.适应长远发展需要的。当前,最大的热点就是DRGs/DIP医保付费改革了。这项新规,实则是对医疗行为重新塑型,通过经济指挥棒,引导医疗服务的供给侧改革,过滤掉不符合医疗行为本质的乱象,向更经济、更理性、更适度、更普惠的方向发展。因此,相关的DRGs组数、CMI值、临床路径数等指标也应纳入医院重点建设和关注

1102阅读

3赞

评论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写下您的评论

推荐阅读

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指标,具有客观性、灵敏性、可比性、连续性、前瞻性、通约性等特征,是现代医院管理的重要工具。但指标的滥用和独用,也会遭到临床的诟病,必须将关联指标联合使用,才能更加真实、可靠地反映临床诊疗质量。

831阅读
1赞
0评论

医疗质量的指标管理(1)-指标概述。医疗指标的引入,将经验性、感觉化、个性化的诊疗行为,变得有数据可依,是西方医学的重大进步,为循证医学、精准医疗奠定了基础。随着科技的进步,指标管理越来越成为各类管理,尤其是医疗质量管理的不二法门。指标管理具有以下特征,1.普遍性,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指标和数据,例如健康查体的指标、数据和参考值,经济生活的GDP、CPI等等。2.目标性,因为数据采集都是有成本的,所以指标的设定,都不是随意的,那指标的本质是什么呢?就是目标。3.精准性,这个就不必说了,是指标管理的前提。4.直观性,建立在指标数据基础上的各种图形工具,使事务的态势、趋势变得更加清晰易把握,例如我们常见的体温变化图、股票走势图等等。5.前瞻性,直观性基础上对趋势的前瞻性分析,会让我们的管理更加轻松和准确。

475阅读
3赞
0评论

对医疗质量与安全指标的认识,还不能停留在院级数据和单个指标。院级数据是各一线科室该指标数据的系统对冲,既有“粉饰太平”、也有“一瑕掩玉”,对质量指标的把控仍需深入到科室乃至病种层面。同时,单一指标往往不能反映形势的全貌,仅能提供“一斑之豹”“一夫之象”,所以,对相关上下游指标的联合考察、改进,才能为质量提升提供有力的引导和支撑。

409阅读
1赞
1评论

三甲医院评审3 超级大考会怎么考2 第二部分 医疗服务能力与质量安全监测数据监测内容 1.资源配置与运行数据 2.医疗服务能力与医院质量安全 3.重点专业质量控制 4.单病种(术种)质量控制 5.重点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质量控制 第二部分分数占比不低于 60%,数据监测为整个评审周期(四年)。 规模配比类指标(反映结构质量)中位数与最后一年数据必须达标。例如护床比、院感专职人员与床位比; 连续监测指标(反映过程质量和结果质量)。 数据趋势呈与管理目标方向一致的或呈波动型的,采用中位数;趋势与目标相反的,采用最差的数据。

508阅读
13赞
0评论

医疗质量的指标管理(4)-指标应用。是否使用指标管理,某种程度上说,就形是牛拉马跑,还是飞机高铁。例如,平均住院日这个指标,是利用每位出院患者实际占用床位时间,衡量医院医疗资源利用情况。既反映医疗效率、也反映医疗质量。病种难度高、平均住院日短的剪刀差,就是各大医院追求的目标。临床专科提升实力,重点病种、重点手术的平均住院日,就是一个需要重点关注的指标。科室使用平均住院日这个指标可以按以下步骤展开: 1.科室的平均住院日,可以分别按病种或/加手术名称(下一步还可以加入年龄因素)进行排序; 2.以院级平均住院日为线,重点分析高于医院平均住院日的病种分组; 3.优先挑选其中医疗耗费高的、危重程度高的、手术级别高的进行分析; 4.可参考国家颁布的临床路径,梳理诊疗流程、诊疗能力中待改进、待提高的地方; 5.根据梳理出的问题和需求,借助PDCA等质量工具(通过优化管理、技术引进提高诊疗能力、培训达成共识)

811阅读
4赞
0评论

医疗质量的指标管理(6)-再谈指标应用.患者住院总死亡率,是住院患者中死亡人数占同期出院患者总人数的比例。是反映医院质量安全水平的最重要指标之一件,特别是医源性死亡更是患者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关注死亡率,一方面,可消除重大纠纷的隐患;另一方面,可检验诊疗能力和质量管理的水平,因此需要对死亡率高度关注。 其中,应重点关注三类死亡率:1.重点手术住院死亡率(重点术种质量控制;2.重点病种住院死亡率(单病种质量控制;3.ICD 低风险病种患者住院死亡率。 作为质量建设的重点,虽然患者死亡是小概率事件,但科主任,绝不该放过任何一个死亡病例、甚至抢救病例的研究。

1082阅读
2赞
0评论

#医院/医疗/护理#医疗质量安全建设的5要素 2 对医疗服务质量概念的进一步思考。在我国,医疗行为,越来越被成为医疗服务,等同于消费行为。一方面,反映了国民市场意识的发展水平,另一方面,也存在一定程度对医疗消费的误解,特别是在医疗行为的价格被严重低估的背景下,并不能等同于市场意义下的服务,也不能等同于折扣或优惠的产品。不过,医疗服务这个概念,倒是能够帮助理解医疗质量。医疗服务质量,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医疗质量,指满足患者就诊的核心需求的能力和程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以疾病为中心”。这是医疗质量建设的第一步,是基础质量。二是服务质量,指满足患者的附加需求的能力和程度,也就是我们现在倡导的“以患者为中心”,是医疗质量建设的更高水平。不过,随着全生命周期医疗、“生物、社会、心理”诊疗模式的发展,“以患者为中心”也有最终取代”以疾病为中心“的趋势。不过,在分析质量建设路径的时候,有所分开,更有助于抓住重点,循序渐进,有计划 有步骤的实现质量的持续改进。

1240阅读
1赞
0评论

再谈医疗质量管理中的“2/8定律”。有朋友私信我,医疗工作无小事,只重视在重要性头部20%的质量,会不会挂一漏万,质量依然一败涂地呢?好问题!但更有好策略。这样用“2/8定律”,可在两个维度解决这一困惑。 一、重要性头部20%的质量是指,核心制度、重点安全部门、关键安全流程的质量,这些是最容易出事、出大事的环节; 二、“非”重要质量由临床医技科室层面常态抓,监管部门则通过质控指标、重点抽查,来督建这一部分的质量。

567阅读
2赞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