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态

没有新消息

更多内容

季林博士 医院副院长
再谈医疗质量管理中的“2/8定律”。有朋友私信我,医疗工作无小事,只重视在重要性头部20%的质量,会不会挂一漏万,质量依然一败涂地呢?好问题!但更有好策略。这样用“2/8定律”,可在两个维度解决这一困惑。 一、重要性头部20%的质量是指,核心制度、重点安全部门、关键安全流程的质量,这些是最容易出事、出大事的环节; 二、“非”重要质量由临床医技科室层面常态抓,监管部门则通过质控指标、重点抽查,来督建这一部分的质量。

211阅读

2赞

评论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写下您的评论

推荐阅读

医疗质量管理中的“28定律”。如何在庞杂海量的临床事务中收获“立竿见影”的管理效果呢,还是要使用“28定律”,找到“2”所指量级占总体的20%的事件,“8”所指影响占总体的80%的事件。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中,符合“28定律”的就是核心制度、重点部门质量、关键安全流程相关的临床事务。

495阅读
3赞
0评论

#医院/医疗/护理#医疗质量安全建设的5要素-6 (三)质量安全体系 1.什么是质控体系?所谓的质控体系,就是质控实施中的外力群、责任群、措施群。质量工作仅靠个体的观念和能力时不行的。 2.医院的三级质控体系 院领导+委员会:顶层设计、调配资源和专业指导; 职能部门:布置实施、检查督促、组织改进; 临床科室:诊疗一线,落实质量规范,改进质量缺陷,提升质量水平; 3.科室的三级质控 科主任,诊疗组长,主治医师+管床医师。科室层面的质量管理,重点是过程管理。起点是结构质量、难点是过程质量、节点是终末质量。 1)科主任:总设计、总指挥、总监督、总负责。负责科室整体质量安全工作,通过优化资源配置,确保质量安全,组织改进。 2)诊疗组长:是诊疗组质量建设的核心,总负责本诊疗组的质量安全,督促落实质量规范,实现质量目标,确保质量安全,对质量活动有设计、实施、监管、修正(PDCA)等职能。 质量改进以诊疗组为主体,组建QC小组,利用PDCA、RCA、QCC等工具,邀请质控员参与,还应邀请医院医务科、质控办参与。 3)主治医师+经管医师:是质量管理的重要基石,对质量方案具有实施、反馈、修正的任务。 4)质控联络员:辅助科室主任和诊疗组实施质量管理。质控联络员通常为住院总医师兼任。 5)质控会,力争按照诊疗组,梳理出问题。质控会针对指标差距(三甲第二部分)和质量问题(核心制度、三甲第三部分、专业质控标准),质控上还应追踪对质量问题的改进进程。

792阅读
4赞
0评论

医院现代现代医疗质量管理(1) 公立医院面对的竞争环境: 外部环境对医疗质量产生的新要求:竞争! 患者的期望值不断提高:就医体验! 医疗质量内涵不断丰富:全面的大质量! 医院发展需求进一步增强:持续、差异化、特色! 必须实施现代医疗质量管理。 现代医疗质量管理的概念:不仅涵盖诊疗质量内容,还强调患者满意度、医疗工作效率、医疗的连续性和系统性、医疗技术的经济效果;是涉及医疗技术质量、服务质量及费用管理的全方位质量管理,包含基础质量、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的系统性管理。

627阅读
4赞
0评论

医院现代医疗质量管理(6)全面质量管理的关键点。1.质量是的生命。不医疗质量不仅仅关系患者的生命,也关系医院的“生命”,不少医院其实是走在了重开创、轻质量的道路上,事倍功半。 2.为患者服务。 3.质量形成于生产全过程。全面质量控制是质量控制的最终形态,但也应根据医院发展的阶段和实情,先重点解决重点关键环节、流程的质量,眉毛胡子一把抓,也只会让质量建设陷入茫然。 4.质量具有波动的规律。理性认识质量建设的哲学规律,是坚定信心的必要基础。 5.质量控制以自检为主。当外部监管不具体、不经常、不深入的时候,主要靠自检,但现在这一形势已经发生了变化,国家监管的手段、力度、频度越来越强有力,因此,质量管理已经走出了“自净”的时代了。 6.质量的好坏用数据来说话。指标数据管理,已经是普遍采用的质量管理标准化手段了,对管理者、一线工作者既是挑战更是机遇。 7.质量以预防为主. 8.科学技术、经营管理和统计方法相结合。 质量管理在不少医院还是冷灶,只有当医院领导、机关和诊疗技保一线三级质控体系内,充分认识到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医院质量管理才能真实实现高效运转

1227阅读
4赞
0评论

情绪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很重要,还有就是睡眠质量。

851阅读
24赞
2评论

质量不是质量部门的质量,也不是工艺部的质量,更不是生产部的质量,而是公司全体员工的质量。质量是保证客户不投诉的前提,也是一个公司生存的基石。质量的管控是减少无必要浪费的基础!

145阅读
1赞
0评论

#医务管理#医疗质量安全建设的5要素 3 根据性质,医疗质量包括三类:结构质量、过程质量、终末质量。结构质量是可以预先建设的质量元素,比如人员的诊疗能力、学历,硬件条件,制度体系等等,具有前置性,可通过教育培训、人才引进、硬件建设、制度建设等方式予以建设,结构质量的监控,可以通过前馈控制的方式,预先实施。过程质量是以患者诊疗行为为对象,包括医疗、护理、医技服务、药事服务、院感、消毒供应,甚至包裹医疗废弃物处理、应急供电等等,诊疗相关过程中的全要素质量控制,控制形式主要是现场控制、过程管理,方法有依据指南、规范、制度、临床路径实施过程管理,也可通过终末质量反馈改进。终末质量,聚焦诊疗效果,通常以指标的数据为评估依据,是质量持续改进的重要指示剂,是对质量最敏感的环节,但通常也是一个流程的最后环节。

508阅读
0赞
0评论